《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年第8卷第12期
?
?
術爾泰在胃腸道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 ???瞿榮峰??孫念緒 ????400014
?
我院從?2005 年?3 月至?2007 年10月,對144例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用術爾泰溶液灌入腹腔,其中有?14 例患者為相隔?14~24 個月后腫瘤局部復發而再次手術,證實術爾泰對減少腹腔黏連效果確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男性?86 例,女性?58 例,年齡?33~82 歲;胃癌手術?36 例,?結腸癌手術?49 例,直腸癌手術?59 例;其中;14 例為再次手術(胃癌?3 例、結腸癌?4 例、直腸癌?7 例)。
1.2 方法:手術結束后用溫蒸餾水沖洗腹腔、吸凈。再將術爾泰溶液?250 ml 倒入腹腔。使其分布于腹腔的各個間隙,保留100~200 ml,余液吸出,放置腹腔引流管(夾閉?24 h 后開放),常規關腹。14 例再次手術發現:4 例原腹壁切口下少許膜狀粘連,3 例大網膜與腸管輕度粘連,5 例原吻合口與周圍組織粘連,但腸管之間無粘連。本組粘連程度輕微,松解容易。
1.3 療效觀察:術后觀察記錄患者體溫、血壓、脈搏、呼吸、血常規、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肛門排氣時間、腹腔引流量及腹腔感染、切口愈合等情況。
2 結 果
144 例患者中,有17例術后血壓較高(術前有高血壓病史)29例血糖10~18 5 mol/L (術前有糖尿病病史)。體溫最高未超過38 .5℃,多發生于術后12~24 h,均在36 h以內降至正常,血常規、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無明顯變化。術后腹腔引流量均未超過?20 ml,術后?3~4 d 撥出引流管。腸功能多在術后?36~72 h 恢復、肛門排氣。未發現腹腔內感染的病例。本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隨訪?12~24 個月無不全性腸梗阻及粘連性腹痛發生。
3討 論
粘連是術后組織病理性愈合的結果,但腹腔粘連常常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生存質量,甚至會再次手術,且會給二次手術造成極大困難,甚至發生新的損傷。腹腔粘連是腹部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67%~93 的機械性小腸梗阻是由腹腔粘連造成的。造成術后腸粘連的主要原因是術中腹膜上皮的機械性損傷、組織缺血、腹腔炎癥、外源性物質植入等。因此保持腹膜上皮的連續性與完整性是防止粘連形成的關鍵。術爾泰為羧氨基葡聚多糖的高分子衍生物,具有保護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阻礙微生物侵襲、減少滲出與疼痛、潤滑表面預防粘連、促進上皮組織完全性修復與恢復間皮細胞的連續性與完整性的作用。術中清掃淋巴結與術后化療會發生嚴重的腹腔粘連。本院以前未使用術爾泰的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再次手術,常見粘連嚴重,解剖比鄰關系不清,結締組織中的血管縱橫交錯,?極易形成擴散,嚴重的腹腔粘連給再次手術帶來極大的困難,且很容易造成其他損傷(出血、臟器損傷等)與腫瘤擴散的機會。本組病例術后臨床觀察表明有如下特點:①抗炎、抗滲出明顯。術后腹痛癥狀輕微,引流量不多體溫多不高,無一例腹部感染。②胃腸功能恢復快,肛門排氣較一般提早?12~24 h 進食排便早,?無惡心、嘔吐、腹脹不明顯。③有減少腹腔粘連的作用。④再次手術解剖清晰,減少手術擴散的機會,特別是對腫瘤患者的手術,具有積極的意義。
收稿日期?2008-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