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爾泰溶液在普外手術中的應用—附120例報告
?
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外科 ????藺錫侯 ??趙景明 ????100000
普外科腹部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術后腹腔粘連形成。腸粘連十分常見,并可能形成程度不同的梗阻,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為再次手術造成一定困難。1994年10月一1995年10月,我科應用山西皮爾復臨床醫藥研究所生產的術爾泰,作為腹部手術常規沖洗液,共120例,觀察其對防止術后腹腔粘連形成的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無選擇連續為120例開腹手術應用術爾泰。使用方法:所用病例于手術結束前,先以生理鹽水沖洗基本干凈后,再以術爾泰500毫升沖洗腹腔,盡量使該液分布手術野各個間隙,保留少量于腹腔內,余吸出,常規關腹。
手術類型:胃腸道手術20例(包括腸吻合12例),開腹膽囊切除術10例,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60例,急性闌尾切除術15例(其中穿孔繼發腹膜炎4例),外傷性肝、脾破裂行修補或切除術7例,其它腹部手術8例。全部病例中有3例應用術爾泰后再次手術。12例術畢放置香煙或雙腔管引流。
療效觀察
術后觀察生命體征,血尿常規及電解質、腎功能外,特別記錄每例患者體溫、腹部情況、引流量與腸鳴音恢復時間。
結 ?果
全部患者術后恢復順利,切口均一期愈合,尿常規及血生化檢查無特殊發現,血常規術后3天以內基本恢復正常。
12例放置腹腔引流者,香煙引流量很少,換藥濕透不超過3塊紗布。雙腔管引流者包括1例急診右半結腸切除術,1例左半肝切除術,1例膽囊癌切除術。3例均為老年患者,病情較重,手術野創面大,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術中出血及滲出均較多,但術后引流量均未超過50毫升。 ??
體溫:105例患者手術后最高體溫不超過37.8℃,其中60例腹腔鏡手術均在37.5℃以下,其余15例最高體溫38℃,3天內均恢復正常。
腸鳴恢復時間見表:
術后時間(小時) | 腸鳴恢復例數 |
0-12 | 73 |
12-24 | 38 |
>24 | 9 |
所有患者均無惡心、嘔吐及腹痛癥狀、19例有程度不同的腹脹,但腸鳴音恢復后不久即有肛門排氣,腹脹消失。 ??
本組中3例系應用術爾泰后再手術患者。例1先行膽囊切除、總膽管切開探查、“T”管引流術、術后1月再次行經十二指腸總膽管下端腫瘤切除術。術中見“T”管竇道周圍粘連良好。而原手術野胃及十二指腸、小腸均未形成任何粘連。例2、例3均因腹膜后巨大腫瘤行切除術,6—8個月后因腫瘤復發而再次手術,術中見除原腫瘤與周圍腸管形成之陳舊粘連外,無新的腹腔粘連形成。
術后平均隨訪時間2個月,患者均無慢性腹痛、腹脹及腸梗阻癥狀。
討 ?論
術后腹腔粘連是腹部外科一個長期未能解決的課題。腹腔粘連多由于手術直接引起,而且手術次數越多,發生比例越高。腹腔粘連或腸粘連又是機械性腸梗阻最常見的誘因。這一后果不僅給患者帶來程度不同的痛苦,有時甚至需多次手術處理,而且給外科醫生再次手術造成困難、出血或醫源性損傷增加。
造成腹腔粘連的主要原因是術中腹膜上皮機械性損傷、外源性物質植入、腹腔炎癥造成腹膜損傷以及組織缺血等。其中保持腹膜上皮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是防止粘連形成的關鍵。
據王宇[1]等的報告,術爾泰具有促進上皮組織修復、恢復間皮細胞連續性和完整性、抗炎、抗滲出的作用。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該種液體對防止術后腹腔粘連形成的作用確切可靠,同時又不影響腸道吻合口愈合和“T”管竇道之形成。
本組臨床病例觀察結果表明,術爾泰使用產生如下積極效果:(1)抗炎、抗滲出作用明顯,術后普遍滲出不多,體溫不高,炎癥過程輕微。6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于術畢均未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僅用術爾泰200—400毫升沖洗,其中10例急性炎癥期病變嚴重,術中出血、滲出均較多,但均未放置膠管引流。術后體溫不高于37.5℃,術畢下午拔除胃管下地活動,次日即開始進食。1例肝下少量積液,穿刺證實為迷走肝管損傷,很快治愈。(2)腸功能恢復快。腸鳴音多在24小時內恢復,不久即有肛門排氣。胃腸道提早恢復蠕動,無疑可減少粘連形成的機會。(3)患者腹部情況反應較輕,無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腹痛、腹脹不明顯,術后隨訪未見粘連或梗阻癥狀。(4)術爾泰的作用,并未影響胃腸吻合口的愈合和“T”管竇道的形成。這說明外源性異物植入及胃腸吻合后局部缺血造成的粘連是術爾泰沖洗所不能克服的。這在臨床工作中對病人是有益的。
術爾泰對恢復間皮連續性、完整性的機制以及減少滲出、抑制炎癥過程的機理還應進一步研究。但目前來說,術爾泰的確是一種理想的防治腹腔粘連的液體生物材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宇、張忠濤、李建設等:術爾泰預防腹部手術后腹腔粘連成形成的實驗研究;內部資料1995.3